2011年3月7日 星期一

初二回娘家 內政部籲兩性平權 賦予時代新意義

NOWnews 今日新聞網
農曆春節向來是華人社會的重要節日之一,而根據習俗,出嫁的女兒要在大年初二時「回娘家」,不過隨著時代的轉變、社會觀念的開放,「回娘家」這件事也不再像過去一樣拘泥在「大年初二」。

年夜飯、團圓守歲、出嫁女兒回娘家等,這些傳統民俗禮儀不僅是社會寶貴的資產,更已潛移默化,深植人心,希望在這一年當中的重要節日時,分散各地的親人能夠回到家鄉團聚;過去農業社會的時代,交通與通訊不如現代社會方便快捷,外出工作兒子或是嫁人離開家庭的女兒,總無法時時與家鄉的親人聯繫,因此在農曆年的假期就要抽空回到家庭團聚。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,科技、交通日漸發達,台灣社會也隨著飛機、高鐵的建設邁向一日生活圈,而通訊技術以及網路科技的進步,與分隔兩地的家人聯絡也不再困難。內政部呼籲國人應配合現代環境變遷,以平等尊重的思維,改變男尊女卑、本家與外家的傳統觀念,賦予傳統習俗文化的時代新意義。

內政部表示,隨著時代不斷的進步,國人性別平等意識提升,在政府與民間婦女團體的共同努力下,台灣的女性不論是在社會、政治、經濟、教育、健康等不同領域都有長足的進步。

行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於2005年通過決議,要全面改革貶抑與歧視女性的民俗儀典;而內政部在2008年更修改祭祀公業條例,賦予女性享有繼承祭祀產權之權利,因為以往女性不但不能進入祠堂祭祖,名字也不被列入家族祖譜,而這些習俗已逐步走入歷史並獲得改善。過去許多婚喪喜慶儀式中,最典型的如嫁娶中要「潑水」、「丟扇」、「踩瓦片」、「過火爐」等儀式,女性只要經過這樣的出嫁儀式後,等於是與原生家庭的連結完全斷裂。這樣的儀式雖然普遍仍被社會遵循,但是已有了新的解讀,不再只是要求女性要服從、改變及認命的傳統觀念。

在傳統的文化中,女性在一生中都是扮演著犧牲奉獻的角色。未出嫁時必須孝順父母,出嫁後生活重心轉移至夫家,上對公婆的事奉,下有養育子女的責任;更甚者,在中上社經階層的家庭中,更旁及與妾的相處、奴婢的訓練等,都是傳統文化中賦予女性的義務及責任。可以看出女性在家庭之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,家庭的大小事務都必須依靠女性來維持,但事實上,女性生活的重心永遠不是以自己為主;做任何判斷之前,她必須要考慮到什麼樣的決定對家人最有利。這是由於「男主外、女主內」的分工之下所形成的一種安排。隨著社會結構的改變、觀念的開放,且女性受教機會與男性幾乎無異,因此女性開始能夠掌握自己生活、安排自己的未來。女性意識的抬頭,讓女性在出嫁後不再是只以夫家為重,而是在自己的能力範圍所及也要對原生家庭盡自己的心力;其實養育之情是不分性別的,將孩子扶養成人,不論男女都是需要耗費極大的心力。

今年適逢建國百年,內政部將於3月7日、8日舉辦「全國婦女國是會議」及提出「性別平等政策綱領」,「習俗文化」也將是國是會議與政策綱領中重要的討論議題。內政部希望透過國是會議的討論,能為政策綱領帶來更與時俱進的作法,也為傳統習俗注入新的觀點與思維。
Cynthia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