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3月25日 星期五

中國崛起? 經濟與公民社會的不平衡發展

最近中東國家陸續傳出政治紛擾,使得西方社會開始探討世界各國政權合理性的問題,最近一期《經濟學人》(The Economist)(2011年3月19-25日期)就刊登了名為〈馴服的利維坦〉(Taming Leviathan)的一系列主題報導,以長達9篇的文章介紹世界許多國家的政府特色,並探討這些政府組織與西方政權比較之優劣,這篇評論主要參考自其中論及中國的一篇報導,名為〈持續中的工程 ─ 中國政府並沒有西方人所想地那麼令人驚艷〉(A work in progress ─ China's government is much less impressive than many Westerners believe)。
該篇報導先肯定中國在經濟方面長足的發展,在近30年來有上百萬的中國人成為了有財產的中產階級,再者作者提出中國在教育方面的成就,包括上海在PISA(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)數學、科學和閱讀的成績高過其餘60個國家,以及高等教育機構數量由1022所增加至2263所,都使得西方人對中國有強國崛起的印象。然而作者話鋒一轉,指出了即使高等教育機構的數量倍增,那仍然只是中產階級維持其優勢的一項工具,窮人連取得入學的資格都有困難;而學生能力評量的漂亮成績,隱含著中國城鄉差距的問題,上海學生表現優異,許多鄉下地方的學生甚至連進入公立學校或有系統、組織的學校都有問題,而這個問題也和中國經濟發展下的潛在問題息息相關。作者指出,由於經濟發展重點區域的大量人力需要,使得鄉下的勞工離開家鄉前往都市工作,依照中國政府的規定,這些勞工必須遷戶口,而他們的小孩就能免費就讀都市內的公立學校。然而由於遷戶口行政工作的繁文縟節,許多勞工甚至連正確的表格都拿不到,於是幾乎都保有原來的戶口而前來都市工作,這樣的黑戶不僅不能使他們的孩子就讀公立學校,也間接使得公司不用繳納稅金,於是都市內的中產階級和企業主都喜歡這樣的狀況,一來公立學校的品質將不致因為大量勞工子女的湧入而下降,公司也能以較低的費用獲得相同的勞動力,政府也間接地默許和支持這樣的景況。
整體而言作者在這篇文章所要表達的觀點,就是中國政府並非一個有效、進步的政府,雖然在近期它做出了許多令人驚豔的成就,然而那些成就背後是犧牲許多人民的權益才換來的,該篇報導的最後指出,如果西方國家希望改造其政府,不要期待中國的例子給你參考的方向(也就是不要對極權政府的和民主政府的觀念做調整),而應該試著從技術和管理層面著手改變。這篇報導可以看出西方輿論對中國崛起所持的保留態度,而看待政府的觀念和態度則是人權討論中參政權的重要考量,如果我們視政府為全民服務的權力體,則中國政府目前為追求經濟發展而忽視其城鄉差距、忽視人民教育、居住等需要的作為,長期下來恐怕將造成另一種負擔。
Garry

2011年3月7日 星期一

初二回娘家 內政部籲兩性平權 賦予時代新意義

NOWnews 今日新聞網
農曆春節向來是華人社會的重要節日之一,而根據習俗,出嫁的女兒要在大年初二時「回娘家」,不過隨著時代的轉變、社會觀念的開放,「回娘家」這件事也不再像過去一樣拘泥在「大年初二」。

年夜飯、團圓守歲、出嫁女兒回娘家等,這些傳統民俗禮儀不僅是社會寶貴的資產,更已潛移默化,深植人心,希望在這一年當中的重要節日時,分散各地的親人能夠回到家鄉團聚;過去農業社會的時代,交通與通訊不如現代社會方便快捷,外出工作兒子或是嫁人離開家庭的女兒,總無法時時與家鄉的親人聯繫,因此在農曆年的假期就要抽空回到家庭團聚。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,科技、交通日漸發達,台灣社會也隨著飛機、高鐵的建設邁向一日生活圈,而通訊技術以及網路科技的進步,與分隔兩地的家人聯絡也不再困難。內政部呼籲國人應配合現代環境變遷,以平等尊重的思維,改變男尊女卑、本家與外家的傳統觀念,賦予傳統習俗文化的時代新意義。

內政部表示,隨著時代不斷的進步,國人性別平等意識提升,在政府與民間婦女團體的共同努力下,台灣的女性不論是在社會、政治、經濟、教育、健康等不同領域都有長足的進步。

行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於2005年通過決議,要全面改革貶抑與歧視女性的民俗儀典;而內政部在2008年更修改祭祀公業條例,賦予女性享有繼承祭祀產權之權利,因為以往女性不但不能進入祠堂祭祖,名字也不被列入家族祖譜,而這些習俗已逐步走入歷史並獲得改善。過去許多婚喪喜慶儀式中,最典型的如嫁娶中要「潑水」、「丟扇」、「踩瓦片」、「過火爐」等儀式,女性只要經過這樣的出嫁儀式後,等於是與原生家庭的連結完全斷裂。這樣的儀式雖然普遍仍被社會遵循,但是已有了新的解讀,不再只是要求女性要服從、改變及認命的傳統觀念。

在傳統的文化中,女性在一生中都是扮演著犧牲奉獻的角色。未出嫁時必須孝順父母,出嫁後生活重心轉移至夫家,上對公婆的事奉,下有養育子女的責任;更甚者,在中上社經階層的家庭中,更旁及與妾的相處、奴婢的訓練等,都是傳統文化中賦予女性的義務及責任。可以看出女性在家庭之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,家庭的大小事務都必須依靠女性來維持,但事實上,女性生活的重心永遠不是以自己為主;做任何判斷之前,她必須要考慮到什麼樣的決定對家人最有利。這是由於「男主外、女主內」的分工之下所形成的一種安排。隨著社會結構的改變、觀念的開放,且女性受教機會與男性幾乎無異,因此女性開始能夠掌握自己生活、安排自己的未來。女性意識的抬頭,讓女性在出嫁後不再是只以夫家為重,而是在自己的能力範圍所及也要對原生家庭盡自己的心力;其實養育之情是不分性別的,將孩子扶養成人,不論男女都是需要耗費極大的心力。

今年適逢建國百年,內政部將於3月7日、8日舉辦「全國婦女國是會議」及提出「性別平等政策綱領」,「習俗文化」也將是國是會議與政策綱領中重要的討論議題。內政部希望透過國是會議的討論,能為政策綱領帶來更與時俱進的作法,也為傳統習俗注入新的觀點與思維。
Cynthia

2011年3月1日 星期二

人權讀書會 ─ An Introduction to Rights

人權讀書會進度表 ─ An Introduction to Rights
作者與出版:William A. Edmundson, Cambridge: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, 2004.
時間:每週三下午2:30 地點:市北教大人權教育中心

指導與釋義:但昭偉教授

章節摘要:洪銘國 人物思想摘要:尤耀頤 人權辭彙整理:鄭淯仁

日期 章節主題 頁數

3/2 Ch1. The Prehistory of Rights 3-14(12)

3/9 Ch2. The Rights of Man: The Enlightenment 15-40(16)

3/16 Ch3. Mischievous Nonsense? 41-50(10)

3/23 Ch3. Mischievous Nonsense? 51-60(10)

3/30 Ch4. The Nineteenth Century: Consolidation and Retrenchment 61-73(13)

4/6 Ch4. The Nineteenth Century: Consolidation and Retrenchment 74-86(13)

4/13 Ch5. The Conceptual Neighborhood of Rights: 87-95 (9)
Welsey Newcomb Hohfeld

4/20 Ch5. The Conceptual Neighborhood of Rights: 96-104(9)
Welsey Newcomb Hohfeld

4/27 Ch6. 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, and Revolt Against Utilitarianism 105-118(14)

5/4 Ch7. The Nature of Rights: “Choice” Theory and “Interest” Theory 119-132(14)

5/11 Ch8. Aright to Do Wrong? Two Conceptions of Moral Rights 133-142(10)

5/18 Ch9. The Pressure of Consequentialism 143-151(9)

5/25 Ch9. The Pressure of Consequentialism 152-160(9)

6/1 Ch10. What Is Interference? 161-172(12)

6/8 Ch.11 The Future of Rights 173-184(12)

6/15 Ch.11 The Future of Rights & Ch.12 Conclusion 185-196(1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