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月21日 星期五

翁山蘇姬與她的仁慈

時代雜誌(Time)2011年1月10日期,記者Hannah Beech專訪翁山蘇姬,裊裊道盡了翁山蘇姬的奮鬥和未來的期盼。專訪時蘇姬表示:「雖然我不知道自由的時間剩下多少,但我希望在我自由的時候,能盡我所能的作我該作的事。」(I want to do as much as I can while I'm free... But we never know how much time we have.) 這可說是蘇姬現在心情的最佳表述。
文章中交代了蘇姬遭到軍政府軟禁的原由脈絡,原來早在1990年,蘇姬所創設的「國家民主聯盟」(National League for Democracy, NLD)已經贏得大選,而那個選舉結果表示蘇姬將成為緬甸的總理,然而掌政的軍政府不承認那次選舉,甚至制定新的憲法阻止蘇姬成為總理。在那次大選的兩年前,蘇姬因為要照顧重病的母親,從英國回到緬甸,恰好在那個時間點,軍政府的作為正引起民怨,群眾聚集要求政府下台,而政府以武力鎮壓回應。蘇姬就在這種衝突的場合中展開她的第一次講演,內容融合了佛家的精神並甘地的非暴力抗爭策略,然而政府仍然以武力鎮壓民眾,蘇姬則於1990年起到今年的21年間,前後遭到監禁15年。
自從去年(2010年)11月13日獲釋以來,蘇姬忙於每日接踵而來的政治事務,像是與軍政府的將軍們對話,加強緬甸在國際發聲的聲音,或是安撫政治犯的家人。2011年對緬甸來說是個契機,軍政府承諾將轉型為「有紀律且欣欣向榮的民主」(discipline flourishing democracy)政權,然而即使這樣的政全真正成立,蘇姬也將不會在裡面擔任重要的職務。她表示,即使遭到監禁,她仍然覺得自己是幸福的,因為她表現出了仁慈(kindness),仁慈是比愛還長久存在的價值。
蘇姬的一生,是亞洲國家爭取自由民主付上代價的真實寫照,如果沒有前人的犧牲、無私的奉獻,許多理想沒辦法在現代落實。看到蘇姬在緬甸即將成立的民主政府中不會佔有地位,更讓我感到蘇姬的無私與仁慈,她用自己15年的牢獄生活,換得世界對緬甸的關注,在自己獲釋後,無法獲得與15年相對應的榮華富貴,也能坦然以對,可說是她自己強調的「仁慈」價值的最佳詮釋。教育成德是多數教育者都肯定的價值,查考人權領袖的事蹟,可看出一些努力發揚人性的偉大心靈,他們的所為不是爲了自己,而是爲了周遭人的幸福。當台灣教育輿論落在人權與傳統價值的爭辯之時,我們可以多想想,人權其實不只是爭取管教權和身體自主權的議題而已,它也含括了人類世界偉大心靈的價值,值得教育傳授給後代,使得後世能不再重蹈這代人所經驗的錯。
Garry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